货币加密到区观察位老孔卡块链人的一从穿
说起科技进步的轨迹,我父亲这个老IT人绝对有发言权。1979年他在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时,整天面对的可不是现在的触屏电脑,而是成摞的穿孔卡片。那时候连互联网这个概念都还没成形,谁能想到几十年后会发展成现在这样? 记得有次和父亲闲聊,他回忆起80年代中期之前,根本没有"互联网"这个统一的说法。那时候更像是诸侯割据——银行有自己的网络系统,高校搞自己的教育网,企业则在搭建内部网络。直到后来TCP/IP协议逐渐统一江湖,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诞生。 有趣的是,当年的科技巨头们可没少打小算盘。微软、IBM这些公司都想打造自己的"围墙花园",要不是开源运动和标准化协议的崛起,我们现在上网可能还得像选运营商一样选择网络服务商。 现在的区块链行业发展,简直和当年的互联网如出一辙。各种公链就像当年的局域网,都在争着制定自己的标准。以太坊、Solana这些项目,不就是当年Novell、AppleTalk的翻版吗? 不过区块链有个独特优势——原生代币经济模型。这让底层协议首次具备了价值捕获能力,不像TCP/IP协议那样只能做个默默无闻的基础设施。说到这里,不得不提以太坊合并后的通缩模型,这招确实高明,让协议本身有了保值能力。 父亲总爱用"创造性破坏"来形容科技泡沫。98年的互联网泡沫破灭时,他正在硅谷工作。那些只靠PPT融资的公司倒下了,但Google、亚马逊这样的真金白银却浴火重生。现在的加密货币市场不也正在经历这个过程吗? 老爷子对现在的区块链创业者有个精辟的评价:"他们还是群孩子,等他们开始像成年人一样思考时,区块链才能真正改变世界。"这话虽然直接,但细想确实有道理。技术成熟需要时间,当年互联网从ARPANET到万维网普及,不也花了30多年? 有意思的是,老一辈科技人反而更理解区块链的价值。像马克·安德森这样的互联网先驱,现在都成了坚定的加密货币支持者。反倒是某些Web2时代的既得利益者,对新事物总带着批判的眼光。 说到底,技术创新从来都是螺旋上升的。从穿孔卡到云端计算,从局域网到元宇宙,历史的轨迹总是在重复中前进。加密货币或许还要经历几次泡沫和寒冬,但就像我父亲常说的:"好东西总会留下来,只是时间问题。"互联网的野蛮生长史
加密货币的"重蹈覆辙"
泡沫与新生
新旧思维的碰撞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美联储9月降息:市场热切期盼背后的隐忧
- 全球瞩目的经济华山论剑:杰克逊霍尔年会即将引爆市场
- HyperLend:为Hyperliquid生态注入资本活力的关键基建
- 8月26日加密市场深度分析:反弹or继续下探?
- 以太坊面临关键抉择:4700美元关口决定后市走向
- Web3.0市场异动:美国政府悄然增持以太坊,DeFi生态持续扩张
- 比特币十月见顶?加密市场或将迎来史诗级狂欢
- 以太坊多空拉锯战:8.21行情深度解读与实战策略
- 以太坊关键1644美元压力位:这次真能突破吗?
- 华尔街大鳄正在密谋一场以太坊盛宴
- 以太坊正在上演一场机构疯抢的大戏,今年它会是下一个比特币吗?
- 加密货币市场大地震:20万投资者一夜归零,牛市神话破灭?
- Tether大手笔押注AI赛道,区块链巨头正在下一盘怎样的大棋?
- 8月27日关键数据来袭:币圈老手教你如何应对市场变局
- Ronin的华丽转身:从游戏侧链到以太坊L2的逆袭之路
- 黄金市场观察:多头行情能否持续?资深交易员为您解析
- 柴犬币遇冷:狂欢之后的市场为何如此冷淡?
- 比特币迎来黄金时代:三大引擎或将推动价格突破19万美元大关
- HyperLend:为Hyperliquid生态注入资本活力的关键基建
- 重磅!招行打破传统金融边界 香港加密交易市场迎来国家队
- 搜索
-